集團面向世界科技前沿,依托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院士工作站、國家認定企業技術中心、山東省海底深部生態采金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綜合研發平臺,與國內外知名科研機構和高等院校進行產學研對接,不斷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和科技研發能力。集團著力培育核心競爭優勢,積極承擔國家和省部級重大科研項目,自主研發的深部探礦、智能采礦、海下及深井采礦、智能采礦、數字礦山、含氰廢水零排放、黃金精煉全套黃金采選核心技術,多項科技成果達到國際領先水平。1996年以來,集團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6項,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1項,省部級科技獎150項。
集團堅持優先推進資源開發和地址勘探工作,占領國內座談技術的制高點,探獲世界級金礦床。特別是根據膠西北地區區域內金礦資源豐富的現狀,于2010年確立了《叫西北金礦集區超深部綜合地址研究與資源預測》這一重大科研項目,并隨之誕生了相配套的兩個3000米鉆孔和“中國巖金勘察第一鉆井”4000米超深鉆孔。
該項目聘請中國科學院劉光鼎院士為首席科學家,聘請中科院地質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等單位的院士、專家和工程技術人員進行科研和施工,歷經2年零8個月完工,終孔深度為4006.17米。項目不僅圓滿完成了區域結構造格架、蝕變礦化分帶-成因礦物特征及金富規律等七大科研課題,重新建立了膠西北金礦成礦模型,有利于形成區域找礦新理論,還在科研區域2600多米深度,發現國內最深的金礦體,礦體厚度20多米,三條主干斷裂深部(1000米以下)可能存在礦化富集區段,具有巨大的成礦潛力。
該項目刷新了國內巖金小口徑鉆探的最深孔紀錄,開創了我國金屬礦產深部探礦工作的先河,也是“攻深探盲”理論的重要時間,對國內金礦深部找礦、金礦地質研究與成礦模型、地球物理深部數據采集與釋譯等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戰略影響。
